
2025年11月22日,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在东山校区成功举办“致远·校园科技文化节暨科技产业交流系列活动——第二届学科竞赛经验分享暨创新创业与科技项目交流论坛”。论坛以“智创融合,赋能未来”为主题,吸引了来自高校、政府、企业、投资机构200余名代表参会南方配资平台,围绕学科竞赛、创新方法、技术落地与产业融合、商业转化展开深度交流,共探新质生产力人才培育路径与科技产业发展新方法。论坛由学院学生代表黄雨涵同学主持,副院长郭威代表学院致辞,介绍了本次论坛的初衷与意义,并感谢专家与来宾对学院工作的支持。


聚焦竞赛实战,夯实创新根基
论坛首环节聚焦学科竞赛经验。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武锡彭分享了“灵枢微创”与“脊智微创”手术机器人项目,展示从实验室科研到产业应用的关键跨越,总结出了业界合作+学生实践+科研探索三位一体的项目培育新模式。山西大学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崔浩炜同学结合“政慧通”政务服务平台,系统拆解了从团队组建、技术攻关到国赛答辩的全流程经验,诠释了“笃行致远”的实践精神。以上两个项目分别获得“挑战杯”国赛特等奖、一等奖。
解析创新方法,引领“AI+”融合
在创新方法层面,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科学SIG主席巴川围绕《人工智能+双创项目到底该如何“+”》展开报告,深入剖析AI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逻辑,强调从技术成熟度、商业模式到团队构建的系统方法论,引导师生走出“为AI而AI”的误区,双创项目要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,产生实际价值。
推动技术落地,服务产业需求
论坛下半场转向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。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袁鹏分析了AI技术质变对企业战略重塑的影响,分享了工程领域AI大模型的落地实践,通过快速构建智能体应用来解决行业痛点,展示了行业大模型在成本测算、风险识别等场景中的实际效能。金蝶制造专家孙子龙则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,系统阐述了企业如何通过工业互联网、智能供应链、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业务重构与效率跃升,介绍了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,强调技术创新与产业场景的紧密结合。
探索转化路径,实现商业价值
西北工业大学杨涛教授结合自身从学者到创业者的经历,剖析了竞赛项目选题技巧和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可行性验证、市场需求匹配、团队组建与资本对接等核心环节,系统阐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,为高校师生提供可复制的转化模式。
山西赞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晓波则以“从创意到生意”为主线,分享了快递盒改造项目从一个闪光的创意到一个可落地的产品,再到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,不断迭代的过程,通过第一性原理和降维打击的思维方式,揭示市场需求与商业模式在创业过程中的核心作用。
圆桌凝聚共识,共绘融合蓝图
圆桌论坛由自动化与软件学院副院长郭威主持,邀请七位演讲嘉宾围绕“项目痛点、AI应用及学科竞赛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协同发展”展开深度对话,进一步凝聚“以赛促学、以创促教、产教融合、协同育人”的共识,为构建“竞赛—创新—产业”全链条生态体系提供了思路与路径。
本次论坛由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主办,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金蝶软件(中国)有限公司、百度在线网络技术(北京)有限公司、西安数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、山西诚康科技有限公司、山西赞碳科技有限公司协办,论坛结束,郭威副院长代表学院向支持单位颁发感谢牌。论坛不仅搭建了高校与产业界的高水平交流平台,更系统呈现了从学科竞赛到技术落地、产业融合的完整路径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青春新动能。
文/李东臻
(资讯)南方配资平台
天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