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房地产是中国经济能否复苏的关键权威配资之家官网,这一点没有问题。
为此,语重心长地谈了中国房地产的三个朴素道理,我认为非常对。大众往往把房地产出现的种种问题堆到孟晓苏身上,这是一种标签选择,虽可理解,但不妨听听他讲了什么。
第一个朴素道理是 “中国梦”。
这不是复兴大明王朝盛世之梦,而是老百姓的生活之梦。孟晓苏去美国听到了一个口号 “美国梦”,这个美国梦算不上宏大,也就是个人生活的小确幸,即人人有房有车。于是,中国房地产界也有了一个 “中国梦”。这的确是一个好梦,问题不在于梦本身,而在于房子确实有了,但很多人因收入房价比太高,买不起房。

第二个朴素的道理是房子是城镇居民的主要财富。
这一点很重要。房子是重资产,若全面缩水会直接影响老百姓;反之,若房价上升,95% 的城镇家庭都是受益者。这是件很奇怪的事:明明关系到自己的财富,网络上却仍是一片骂声。原因很简单:一是房子占了居民财产的 70%,大家是拼了六个口袋才买下的,得到的同时也有失去,回过头看,这笔机会成本的账很可能算错了。
第三个朴素的道理是产业的重要性。
这已是老话题,无需重复。但在诸多重要性中,孟总省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—— 土地财政。房地产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土地出让金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,占比高达 50%。哪个城市的房价高,哪个城市往往更繁荣。

孟总说的三个朴素道理没有错,问题是市场与目标出现了背离。现实情况是房子不缺、存量巨大,“中国梦” 却未实现,这是第一个疑问。居民的房子不是在增值,而是在缩水,这是第二个疑问。财政的土地出让金与 2021 年的高峰期相比,减少了 60% 以上,年底大概率还要加发国债支持地方财政,这是第三个疑问。
原因也很简单:房价中约 60% 是地方财政的相关收取,这部分收取决定了中国收入房价比偏高,因此 “中国梦” 未能实现。一头是巨大的存量房,一头是买不起房的刚需,生产到消费的链条断裂了。
这 60% 的收取也决定了房价不可能持续上升。2025 年的数据显示,一头是需求端继续下滑,量价仍在寻找触底的平衡点;另一头是土地出让收入在所有指标中 “一花独放”,实现两位数增长,拉长了重建供求平衡的时间窗口。老百姓面对的不是孟总所说的资产增值,而是资产缩水。
这 60% 也影响到了整体经济:地方财政收入多,却未转移支付到居民手中,说明体制性成本过高;而房地产若不能触底,地方财政的负债率就会继续增加。
正向与反向的落差如此之大,救市可以说是今后的必选题。

怎么救市?
无论是孟总,还是专家层面、政策层面,所有方案都是技术性的。真正的方案只有一个:取消土地财政。去掉房价中那 60% 的财政相关成本,楼市趋势将为之一变。
能做到吗?
估计孟总也回答不了这个更为朴素的问题。但向这个方向努力具有必然性。我前些天有个说法:“楼市不死,股市短炒”。说的就是救市已是必选题,从土地财政的调整到技术性救市都会推进,这本身就是一种预期,看好未来。
天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